1、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歌手彼得·西格尔的一首民谣《那些鲜花都去哪儿了》在四处飘荡:“花儿都到哪里去了?都被女孩摘走了。女孩都到哪里去了?都被男孩娶走了。男孩都到哪里去了?变成士兵打仗去了。坟墓都到哪里去了?都被花儿覆盖了……”
在大规模的反战运动中,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抗议力量逐渐壮大,为了阻止战争机器的继续开动,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摇滚乐、女权运动的参与者也纷纷汇入了反叛的洪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反战运动。
全国各界人士都以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抗议运动或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媒体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在全国性的反战浪潮下,约翰逊总统在1968年3月因民众的反对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而最终退出竞选。作为一个发动战争的不得人心的总统,约翰逊离开白宫。继任的尼克松总统则向民众保证“新任领导将结束战争。”
(1)分析材料中美国反战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影响。(8分)
(2)概括指出20世纪后半期促进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7分)
参考答案:
(1)世界大战尤其是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促使人们反思人类未来的发展,求和平、共发展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社会矛盾激化(4分)
影响:影响了美国总统竞选;迫使美国签订和平协定(4分)
(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发展;亚、非、拉美等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非政府组织作为反战和平运动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兴起;中国崛起,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每点2分,共7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反战运动的出现是由历史和现实两个原因构成的,历史上对二战所带来灾难的反思,和对战后和平的渴望,现实原因为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带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不满,社会矛盾的计划。结合材料战争导致了约翰逊总统失去民心而离任,尼克松上台后实行全面收缩可以得出影响:影响了美国总统竞选;迫使美国签订和平协定
(2)结合所学,从和平因素的增加这个角度来考虑可以得出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发展;亚、非、拉美等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非政府组织作为反战和平运动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兴起;中国崛起,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海湾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因是两国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B.指的是伊拉克对伊朗发动攻击
C.反映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企图当阿拉伯世界霸主
D.是冷战结束后第二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摘自《伊拉克战争》
材料二: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对联合国成立头三十年作为的评价。面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所遇到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由依附美国与苏联对抗,到不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国际影响力减弱;西欧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部分西欧国家的利益。
(2)在普遍裁军方面一事无成;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美苏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联合国大会决议规定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B.“贝尔福宣言”的发表
C.蒙巴顿方案出台
D.以色列国成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1948年5月14日,即英国宣布结束其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当天,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埃及等5国组成阿拉伯联军于次日对以色列不宣而战。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直接原因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概括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9分)
(2)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应当如何对待上述材料?(6分)
参考答案:(1)朝鲜战争;(1分)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1分)材料二认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朝鲜;(1分)材料三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1分)材料四认为是北朝鲜反抗南朝鲜的侵略。(1分)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厘清,导致众说纷纭;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2)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二个材料就下结论;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按层次给分)。(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