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
材料二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列宁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杰里·本特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4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8分)
(3)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8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恩格斯认为,当生产资料全部被社会占有时,将不存在商品生产,计划将会取代市场;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2)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评分标准。
一等(8~6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3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2~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第(1)问,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应明确“新时期”的含义。第(3)问,应首先明确观点,其次对观点进行论证,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逐渐分离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图1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图二的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图1到图2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条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A.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83年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刚刚开始由过去左倾刚刚开始解禁,由此可知B和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排除。改革开放,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开始追求个性解放。由此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国庆35周年的彩车游行队伍中,有一辆彩车上树立了“联产承包好”,当时,“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
[? ]
A、城镇生产管理体制
B、农村基本经营管理体制
C、农民自发的生产方式
D、经济特区的生产方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B.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①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分配中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因此选D.
点评: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