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6 08:59:5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分析材料封建转帝制是指秦朝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取代了此前的制度。神权政治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基督教由原先被压迫民众的宗教,最终完成与帝国政权结合,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是在什么时期: A.Constantine I B.Theodosius I C.Crowe D.Charlemagne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就是Theodosius I。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到: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指专制主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伴随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答案选D,A是专制主义的开端时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B C两项是中国专制主义繁荣和发展时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考点:中国古代的社会特征 点评:材料考查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社会形态上看从秦代开始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即认为中国进入了以租佃为主要生产关系特征的封建社会,此后中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发展,中国社会开始向更高的社会形态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7分)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评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6分) (2)简述图二反映的政权机构的主要职能,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4分)(3)图三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度内容。与图一、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重要特征?(6分) (4)除图三所示之外,新中国初期(1956年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什么重大成就?(1分)
参考答案:(1)三省六部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相互监督和牵制,并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分) (2)职能: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负责传达皇令。 趋势:君权逐渐加强并达到顶峰。(4分) (3)①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顺序可以不一致) 特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掌握权力;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3分) (4)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指的是唐朝推行了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六部制一方面使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决策的失误,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牵制,并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最终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2)图二反映的政权机构是军机处,而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负责传达皇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个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所以,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指君权逐渐加强并达到顶峰。在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是经常考查的两个典型的政治机构。 (3)图三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指的是①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要特征主要包括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型的政党关系,不是在野党和执政党的关系,而是执政党和其它政党的合作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掌握权力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4)除图三所示之外,新中国初期(1956年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以宪法的形式对建国初期三大改造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而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的历史使命也未就宣告结束。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中国初期(1956年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改编】(12分)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2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2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2 )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分) (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可以概括出王室衰微;由“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可以概括出礼崩乐坏;由“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可以概括出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由“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可以概括出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第二问由“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出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对材料的概括能力。由图片可知当时有“东莱郡”、“济南郡”等,还有“高密国”、“淄川国”等,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分析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后来导致七国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以概括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由“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以概括出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拥有行政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和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和二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材料三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材料四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结合前面三小题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另外结合所学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郡国并行制度则导致国家分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的认识结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国并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