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
A.反共反苏
B.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C.信仰法西斯主义
D.挽回一战的损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36年德、意、日三国建立了轴心国同盟。三国勾结是为了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故选B。
考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点评: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欧亚两个法西斯在反共旗号下勾结在一起。在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的过程中,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
A.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由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干中“一样的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就可排除 A、B 两项;虽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能得出D 项结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由多种因素造成,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却是中国依据国情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结果。故选C 项。
点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但是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由于二者没有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体制造成的。社会主义吸取了经验教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主流是? (? )?
A.和平、民主与发展
B.地区冲突
C.霸权主义
D.右翼势力猖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欧共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即70年代,联系史实可知,此时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A.欧共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B.日本经济迅速发展、D.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以上均属于多极化的原因。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
①美国地位相对消弱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④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⑤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⑥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