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2场景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

A.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B.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2注解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事情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图中人物为周恩来和尼克松,综合以上信息,图片反映的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公司,多方面谋划“把南洋公司打跨”。1919年5月,它污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问题:
(1)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2)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3)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迅速上升。
(2)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3)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型问答题,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两段材料都是有关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与帝国主义、封建政府的关系的。先读懂图表的含义,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结合课本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从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进步思潮的影响等方面来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后要从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来正确认识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基辛格均势理论是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是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实践
A.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
B.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崩溃
C.直接推动了中日的建交
D.使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基辛格均势理论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与西方国家建交的热潮,答案选D,A B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C是这一理论的间接影响。
点评: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创了外交事业的新局面,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日建交;③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和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热潮的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称之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有多种解释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