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改革之后的“平民”包括 ?
①农民②武士③商人④贱民?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具有:
(1)民族解放运动性质(2)国家统一运动性质(3)资产阶级性质(4)地区争霸性质
A(1)(2)(3)? B(2)(3)(4)?
C(1)(3)(4)? D(1)(2)(3)(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治维新运动具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和资产阶级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废藩置县的措施应该能体现国家统一运动的性质。明治维新运动为以后日本加紧地区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此时的明治维新运动还没有推行地区争霸的表现,因此应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2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3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1分)?
影响:反映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1分),如《清明上河图》、宋词、话本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得分)
(2)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富强(1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1分);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1分)?
(3)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2分);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1分);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任2点即可2分)
背景: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2分)
(4)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2分);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任3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社会群体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第(1)问应注意归纳宋代市民阶层的出现对宋代文化艺术的影响。第(2)问应结合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成为亚洲强国,说明20世纪初兴起了留日热潮。第(3)问要指出20世纪初工人力量壮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第(4)问应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的作用。
点评:宋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兴起,市民阶层在明清之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影响了文艺领域里的变法;近代由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出国留学人数也日渐增多,而一衣带水的日本成为了留学的首选地;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生产力的提高,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农民工群体应运而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决定社会群体的产生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材料二福泽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对日本近代的发展作出贡献,但其弱肉强食的“脱亚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将日本国民的精神“移向西洋的文明”,对日本来说,所谓的“唇齿相依,邻国相助”已无意义。只有“禽兽相斗相食”的生存对于日本这个岛国才有意义。为此,福泽要求日本必须加入“食者”行列,与“西洋的文明国”共觅“良饵”,成为“亚洲东陲一新的西洋国”及“支配东亚的‘大英’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那些内容?
(2)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运动?
参考答案:
(1)内容:第一、废除封建领主制,承认土地私有。(2分)第二、文明开化,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社会习俗。(2分)第三、殖产兴业,大力促进工业化(2分)
(2)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逐渐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国家的富强,但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膨胀也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3分)
本题解析:
本题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切入点,属于高考的热点问题,第(1)问要求回答材料一反映的内容,并非明治维新的全部内容,第(2)问,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要指出明治维新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它的问题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