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材料属于韩非的话,其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由此可知A强调无为不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C、为儒家思想,所以A、B、C都不正确,材料符合法家的主张,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统一战线的本质含义是
A.利用各种力量为我们的目的服务
B.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来服务于我们的目的
C.团结各民主党派,反对共同的敌人
D.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对一个历史概念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A、B两项含义接近,但A项表述不完整。C项属于共产党在特定时期的任务,D项属于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洋务运动的足迹
B.外商企业的创办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表格展示了工人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其呈上升趋势,这与洋务运动、外商企业的创办、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有关,正是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工人人数的急剧上升。因此ABC能看的出来。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不能带来工人人数的增加,故选D。
点评:中国的工人阶级在19世纪40、50年代在外资企业创办的企业里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而出现了。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的经济成分增加,工人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多。另一个方面,工人阶级呈现出集中化的特点,便于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的发展为革命的转型创造了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下列关于材料中描述的他及其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西方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B.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此技术作为战略计划
C.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D.标志中国进入了科技先进国家行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从材料信息“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可以推断出是万隆会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