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6 09:09:4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在古代雅典,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材料三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答出两点即可) (6分) (3)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3分)
参考答案:(1)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4分) (2)如:法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等。(6分) (3)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十二铜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元前5世纪制定 B.是罗马平等反对贵族的结果 C.是罗马较早的习惯法 D.规定了严格的债务奴隶制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也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但还保留着某些野蛮的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A、B、D符合史实,故选C。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法律条文反映了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早期的情况。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债务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将其变卖为奴或处死。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这表明当时社会中还存在氏族制度的残余。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是如何通过妥协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将雅典城邦引向民主之路的?(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8分) (3)材料三中关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18分)(1)①废除债务奴隶制,从法律上保障了平民的人自由,但并没有废除雅典城邦的奴隶制。②确立按财产分配政治权力的原则,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但贵族仍可以财产获取管理国家的权力。③对国家权力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确立抽签选举、差额选举等新的选举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任答二点给4分) (2)原因: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秩序过于动荡;工业进程缓慢。(6分)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2分)。 (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体现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民国的皇位复辟埋下伏笔(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回答3点即给6分)。 观点二,“大妥协”是一种策略。理由:加快了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了革命力量;维护了民族团结(6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回答3点即给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梭伦是如何通过妥协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将雅典城邦引向民主之路的”其实就是回答出梭伦改革的“妥协”方面主要内容即可。梭伦改革也是伟大的妥协,例如,梭伦尽管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从法律上保障了平民的人自由,但是梭伦并没有废除雅典城邦的奴隶制,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一次妥协。再例如,梭伦的确确立按财产分配政治权力的原则,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但贵族仍可以财产获取管理国家的权力。 (2)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革命的对象即封建专制制度实在是太强大,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另一方面是从革命者的力量即资产阶级的力量小来考虑,资产阶级的力量小是因为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秩序过于动荡,法国的工业进程缓慢,所以只能采用暴力的形式。而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则是以1875年宪法为标志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 (3)关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任选一个角度即可,但是一定要做到自圆其说,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即可,此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例如,可以认为“大妥协”是消极的。这是因为“大妥协”体现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大妥协”直接导致了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大妥协”甚至为民国的皇位复辟埋下伏笔。坚持这个观点比较容易做题,并且这个观点还和教材的主流观点是吻合的,更容易去解答问题。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是通过妥协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B.罗马帝国的分裂 C.法律混杂使用不便 D.境内被征服民族的反抗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依据所学,在早期罗马习惯法中,法律与习惯法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法官多由贵族担任,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公元5世纪中期,在公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故应选A。C说法错误,B、D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十二铜表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公民的含义,根据所学,出生于雅典城邦的,有一定财产资格的,除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具有公民权,所以依据此含义C项正确,BDA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