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隋炀帝时下令营建,与原来的都城并称为“两都”的是
A.大兴城
B.洛阳城
C.东京城
D.咸阳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
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C.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两面性
D.最初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是由官僚和地主等投资兴办民族工业而产生。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既有反抗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因此ACD均正确。B项错误,在反对外国侵略中,民族资产阶级是联合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
考点:民族资产阶级与民族工业
点评: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这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也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需要掌握: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
A.达官显贵
B.知识分子
C.市民阶层
D.社会游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因此选C.
考点:古代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成语或典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道路以目
②围魏救赵
③问鼎中原
④退避三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①说法错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中国的土地是私有的,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由私有转变成了公有。②③④项都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考点: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对农业的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土地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