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梁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6分)
参考答案:
(1)卢梭的政治观点:“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思想。(4分)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曲折性;长期性;暴力性。(3分)
政治用意:期望光绪帝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2分)
(2)不同点:康、梁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康、梁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康、梁主张仿效英、日,孙中山主张仿效美、法。(6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 卢梭的观点;从材料二中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程、 革命的激烈程度等方面归纳特点;从康有为代表 的阶级利益及变法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说明其政治 用意。(2)不同点可以从康梁与孙中山主张的政治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1958年单位亩产量的惊人纪录是“浮夸风”的表现,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生产情况,农业合作化运动并不能正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率有作用,那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不可能出现“惊人”的结果。在当时的中国关于农业科技方面并没有显著的科技成果和应用,故C项也是错误的;虽然数字虚假,含水成分大,但反映出当时人民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心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社会现象属于北宋时期的是(?)
①经常看到运往边境的岁币 ②定期有读书人参加殿试
③土地兼并基本不受限制 ?④知州受到通判的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北宋时期地方设通判以监督知州;科举考试的殿试成为定制(武则天首创殿试;唐玄宗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政府放任土地兼并;以每年送岁币来换取边境安定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购买力弱
B.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机器产品竞争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手工产品数量减少
D.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两次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列强商品在中国行销依然不畅,但由于列强更加疯狂地向中国输入鸦片,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中国出现严重入超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材料一:“世界史若就其确切意义而言,并不是由所有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普遍联系或共同目的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汇集而成的,也不是由大量时常以枯燥无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事件堆积而成的。……尽管世界上诸民族或者为时间、事件所分隔,或者为高山、大海所分隔,但世界史必须将所有民族的历史集合为一体,将它们统一成一个协调匀称的整体,并将它们谱成一首壮丽的诗。”
——尼古拉·果戈理(转摘自斯塔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墨西哥反全球化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材料三: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从1986年7月10日,我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15、16世纪,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一时期哪些重大活动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2分)
(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是一名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员,试述你的理由。(4分)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何影响?(2分)
(4)结合材料一二三,说说应该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4分)
参考答案:(1)活动:新航路的开辟和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进行的殖民扩张。
(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的两极分化,使贫富差距更为严重.贫穷国更加贫穷,发达国家更加富裕. 使各个国家经济扩张的同时,疾病,文化冲突,种族歧视状况也越来越严重. 地域危机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欲望使战火重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4)利:它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赶超发达国家。
弊:①它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染性和破坏性会空前加强。③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等知识点。(2)可从发展中国家不利处境、生态危机等方面思考。(3)分析影响需两个方面对中国和对世界。(4)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