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去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了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出自(上海研究资料))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并发表新闻公报,有两个台湾用语出现在公报中。随即,《现代汉语词典》把这两个“一夜走红”的词收进了词典。判断一下,这两个词最有可能是
①杯葛 ②民调 ③愿景 ④福祉 ⑤体认 ⑥双赢
A①⑥ B②④ C③⑤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点。①杯葛,是指联合抵制某个个人或公司,包括拒绝购买,销售,或其他形式的与之合作,不符合题意。②民调,是指舆论调查(又称民意测验、民意调查或民调),是民主国家了解公众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调查方法,与题目无关。③愿景,是愿望看见的景色。该词以前在港台地区使用较多。它最初出现在大陆,是在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原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会谈公报中,符合题意。④福祉,基本解释幸福、利益、福利,不符合题目要求。⑤体认,是指体察、认识,还包括认可、认同的意思,符合题目意思。⑥双赢,与题目没有关系。C是最切合题意的,所以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62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彻底纠正了“左”倾的严重错误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经济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9年至1961年中国经济遭遇了严重的灾难,既有客观的自然灾害因素也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直接相关,1961年开始党中央试图纠正“左倾”错误影响,所以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正常进行调整,至1965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得以恢复,但“左”倾的严重错误并未彻底根除,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 项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遭遇了50年代末严重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②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③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④节减财政支出;⑤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⑦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下列关于欧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
B.冷战结束为其成立提供了机遇
C.欧盟已建立起由其控制的单极世界格局?
D.推动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展为统一战线组织,排除A、D两项;1949年是民主政治初建时期,还不能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排除C项。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