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
A.兼爱
B.以礼入法
C.理学
D.致良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意思,按照封建国家法律,君命不可违,但基于小鹿和母鹿之间的母子之情,又违背君命放了小鹿,董仲舒评价这件事是把国家法律和儒家主张的仁爱之情结合在一起,题干体现了这一主旨,所以应该是儒家的“礼”和国家的“法”相结合,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含义是把儒家的“礼”和国家的“法”结合在一起断案,主要考查学生飞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所提出的方针不包括(?)
A.“双百”方针
B.“二为”方针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科教兴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科教兴国”不是文化方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中祖传的乾隆御赐的“仁义礼智信”牌匾摘下来带走。历史上最早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到西汉董仲舒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成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五常,作为五种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6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材料二?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瞻(供给),则必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荀子
材料三?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四?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八十三天皇帝梦破灭了。?——《鲁迅全集》
材料五?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儒学中“礼”的价值(4分)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4分)
(3)结
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袁氏美梦破灭的原因。(4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1)孔子认为以礼来约束个人的言行举止。荀子以礼分出贵贱贫富的阶级差别,维护社会秩序。(4分)
(2)理解: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把儒家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相结合,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或:康有为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4分)
(3)原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2分)
(4)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诸多历史因素”指的是哪些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2).这种“诸多历史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因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实现革命转折打下了经济和阶级基础.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战争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资产阶级的改良和共和国方案都有行不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历史潮流地落在无产阶级的身上。最主要的因素: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和斗争的发展。
(2).这种“诸多历史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主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条件及历史影响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要回答第一问,首先要弄清“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两个概念,而对于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纲领等因素的综合。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思想、中国革命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以及此前中国各主要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探索及其结果来进行分析和概括。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既然要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来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