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几首古诗:
材料一: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三: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作者观点有何相似之处?你对此有何看法?
(2)材料二对开凿运河原因的认识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3)对开凿运河的评价,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2、判断题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
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
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C.中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
D.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3、判断题 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④
4、判断题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思想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祖国统一
5、判断题 图是毛泽东在观看中南海里的干部们“炒钢”的照片。这幅照片拍摄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抗美援朝运动
B.一化三改造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