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美元贬值,降低物价? B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 调节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认为国家进步的标志是“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对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的措施,即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故选C。A、B、D 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信息。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其中,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其改革的亮点,为以后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工业措施的评价。由题干材料中的“反市场、反私人投资”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罗斯福新政中关于工业方面的措施。所以能够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法律文献应该是《全国工业复兴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全;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原因:①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②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③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
(2)背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全球化造成资本外流,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欧洲一体化的挑战等。
(3)现象: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期间英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是
[? ]
A.自由主义经济学
B.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C.货币主义经济学
D.供给主义经济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