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出口猛增,对外正当贸易逆差却日益增长。这突出说明了(? )
A.中国已经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
B.外商压低中国农副产品的价格
C.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D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外国取得很多特权,能够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依附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与上帝直接对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A是普陀塔格拉的观点B是苏格拉底C不是哲学范畴D是宗教改革中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
A.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主要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对方而独立生存,选C。其余选项在题干中没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③各国经济持续繁荣④关税增长和贸易增长成正比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5年,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毛泽东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中共八大召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是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是195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1954年。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其作用。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