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上海 ②深圳 ③汕头 ④厦门 ⑤天津 ⑥海南 ⑦珠海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⑤⑥⑦
D.②③④⑦
2、判断题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
A.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
B.钢铁时代到来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蒸汽时代到来
3、判断题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4、判断题

(山东省日照市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21)右图是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背后是万里长城。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体现了?(?)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洋品牌统治中国市场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判断题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成为民进党竞选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候选人之后,在“九二共识”以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问题上时常搪塞过关,缺乏明确统一而完整的政策立场。蔡英文“太极”给蔡英文选战带来压力。《联合报》、《苹果日报》等一些媒体所开展的民调显示马英九和蔡英文先前一直胶着的支持度现在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马英九开始领先蔡英文近10个百分点。这凸显出在选举迫在眉睫,民调堪忧的情况下,蔡英文在这道难题面前不能再交白卷,也无法再申请缓考。在重重压力之下,为争取中间选民蔡英文提出所谓的“台湾共识”论。表达未来一旦执政后处理两岸关系所持的立场 。
材料二?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指责蔡英文抛出的台湾共识内容非常空,不知道那是什麼东西,只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已。
马英九认为蔡英文“台湾共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内容是什么”,就像卖预售屋,要卖理想的屋子,却不知道房子是什么样子,“要不要买,就请你仔细想想”。马英九认为他所主张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就是“台湾共识”。
材料三?面对各种声音的质疑“台湾共识”究竟是什么?蔡英文下定义:“‘台湾共识’是经民主程序所形成的共识。”蔡英文宣称“维持现状与民主机制” 就是台湾内部最大的共识。蔡英文甚至宣称“台湾共识”不排除任何可能、任何选项。她又说:“包括‘终极统一’、‘一中各表’都可以纳入‘台湾共识’来讨论。”但不管她如何阐释都了无具体内容,而予人云山雾罩、幻化莫测之感。以至于有人说:“媒体希望蔡公布“台湾共识”的内容,恐怕是太抬举蔡了。”
(1)依据材料一内容指出蔡英文“台湾共识”出台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三指责蔡英文“台湾共识”内容虚无空洞。分析其虚无空洞的原因。2012台湾大选被誉为“九二共识”PK“台湾共识”,两者的根本分歧在哪?本质是什么?(10分)
(3)材料二所说“九二共识”是指什么?“一中各表”是什么意思?达成九二共识的两会的全称是什么?(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