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根据所学知识,①是明朝末期李贽的思想;②是宋朝朱熹的思想;③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佛教的盛行和道教的兴起,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排除③。
科举制的实施,把读书、考试、选官联系起来,保证了儒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选择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A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四书章句集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四书章句集注》又称《四书集注》,作者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据此,直接排除ABC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广东省新会县城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僧,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
A.忠恕孝梯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等,题干的核心,牵涉到婆媳关系,儿子与宗亲等关系,可知,实际上即在强调家庭关系的和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核心意思无关,不正确,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维护家庭和睦的社会责任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