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名礼仪以教化,还主张起法正以治之,即主张礼法并施,属于荀子思想。故选C。A项强调仁政;C项强调兼爱、非攻;D项主张变法革新,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
考点:荀子思想
点评:荀子是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儒家学说的仁政、礼的思想,同时又吸收了法家的重罚的思想。隆礼重法的思想为后世历朝统治者所采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是典型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本质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使用
C.公田转化为私田
D.诸侯争霸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墨家的思想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D三项都不是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
C.因信称义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的大体含义是子路向孔子求教关于鬼神之事,孔子回答:生人尚未侍奉好如何侍奉鬼神,人究竟如何生存尚未明了如何知晓死后是何种情形;这体现了孔子对鬼神的怀疑和对个人生存和人事的关注,即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这与“认识你自己”的思想观点具有相似之处,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内涵与上述材料主旨不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