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B
小题6:C
小题7:A
小题8:B
小题9:B
本题解析:
小题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小题2:②不对,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是条件而非原因,因此排除。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排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小题3:本题注意逆向思维,墨子属于墨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都属于儒家代表人物。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小题4: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点评:孟子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小题5:“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即恢复传统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
点评: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
小题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点评:孔子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小题7: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属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属于墨家思想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属于法家思想。因此选A,分别体现了孔子、孟子的思想。
点评: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小题8: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并不在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当时迎合统治者需要的是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思想,西汉汉武帝时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点评:汉代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小题9:孔子和孟子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张爱有差别,墨子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主张爱无差别。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李毓秀(1647~1729)《弟子规》总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5分)
材料二?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理解康德 “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5分)
材料三 ?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4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4分)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示例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集中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1)思想主张: “仁”,爱人是其核心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孝顺父母,友爱手足(孝悌);谨慎、诚信;好学;有教无类等。(答出任意3点给3分)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2分)
(2)影响: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2分)理解: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人民主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和违背法律,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成为人们反专制、求独立的精神武器。(3分)
(3)基本原则:平等、民主、共和、宪政(或法治)。评价:反映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期盼和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4分)
(4)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分)
要点: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要点:赋予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吸收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
(1)注意“圣人”就是指孔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主张;再联系作者生在清朝时期,宋明理学成为统治者支持的官方哲学。
(2)苏格拉底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康德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人民主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和违背法律,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成为人们反专制、求独立的精神武器。)
(3)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平等,“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主共和,“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宪政(或法治),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选择其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内容、影响、作用即可。
点评:复习时要注重思想解放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体会不同时期思想解放潮流的内在一致性,深刻认识中西思想解放的关联与对比,通过横向表格分析或纵向时间脉络等方法,比较各个时期思想解放所属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影响、结果等。着力加强对不同时期思想解放潮流背景与影响的理解,结合当代的思想理论成果与社会改革焦点,体会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与紧迫感,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现实问题,用现实的事实印证历史观点,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