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5-22 06:09:04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5分)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表现。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保守性与自主性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1分) (2)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表现:寡妇守节获官府表彰;烈女人数增加;出现私定终身和寡妇改嫁现象。(4分) 原因: 保守性: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影响。 自主性: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7分) (2)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寡妇守节获官府表彰、烈女人数增加;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出现私定终身和寡妇改嫁现象。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步性和保守性两个方面作答。保守的原因在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影响。自主的原因在于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反礼教的思想。 (2)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要正确对待不同的史料。官方文献属于原始史料,史学价值较大;学者著作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小说属于文学作品,作为历史研究,研究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一定的价值,但一定要慎重使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汉代晁错《论贵粟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的信息体现出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的特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瘠田十母,自耕农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政府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更加严格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表明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因此选C。A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B是在鸦片战争后,时间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初期“京师民庶,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为此孝文帝实行了( )
A.宗主督护制
B.俸禄制度
C.均田制
D.汉化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此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不田者多”指的是没有土地的人多,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孝文帝只能实行“均田制”这个措施,而不能是其他的三个选项的措施,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 下列选项,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畅通无关的是( )
A.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
B.西汉设置了西城都护
C.张骞与班超的活动
D.汉朝的强盛繁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开辟条件。A项与汉朝不属于同一时期,因此与“丝绸之路”开辟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