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 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8分)
(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在冷战后的重要表现(任举两例)?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毛奇认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这是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4分)
司马穰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比较客观中肯地看清了战争的本质。(4分)
(2)观点:反对美国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改造别国,发动干涉战争(或人权干预战争)。(3分)
表现: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2分)
原因:冷战后美国仍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毛奇的观点依据材料一直接归纳即可,从“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可归纳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这一观点明显美化了战争,是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第二小问司马穰的观点依据材料一中“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信息可归纳出司马穰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一观点比较客观中肯地看清了战争的本质。
(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二中“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信息可归纳出反对美国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改造别国,发动干涉战争;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举出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原因从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世纪末,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
A.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B.对亚平宁半岛的争夺
C.对伊比利亚半岛的争夺
D.对土耳其的争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故BCD项排除,A项正确。
考点:俄奥矛盾
点评: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识记层次,难度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结束战事的战场是
A.苏德战场
B.北非战场
C.西欧战场
D.亚太战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关于各个战场结束战事的时间,联系教材可知,苏德战场其实也可以说是西欧战场,因为二战后期在欧洲大陆上呈现一种美英联军从西部,苏军从东部对德国夹击的形势,最终苏军攻进柏林,这个战场于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而结束,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亚太战场以1945年8月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而结束,答案为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各个主要战场的相关史实尤其是其结束的时间是否掌握,考查的是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马恩河战役陷入阵地战后,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
B.施里芬计划破产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