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克韦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结构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 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提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已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19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其理论指导下,我国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
[?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
[? ]
A.“双百”方针、“南优2号”、“合成牛胰岛素”、“样板戏”、“银河——Ⅰ号”
B.“两弹一星”、“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工程”、“反思文学”
C.“863计划”、《义务教育法》、“211工程”、“科教兴国”、“两个务必”
D.“三个面向”、“五讲四美”、“伤痕文学”、“银河——Ⅱ号”、“希望工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如果将建国后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1950-1959年、1960-1971年、1972-1977年、1978年以后,下列示意图最能准确反映上述阶段我国科技引进情况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最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是?
[?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苏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