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商鞅变法最大的影响是
A.重农抑商,在一定时期内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C.移风易俗,推动了秦地的开化
D.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
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2分)
原因:商鞍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分)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和“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说明二人的土地改革举措分别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结合史实和材料可知其推行土地变法的原因是商鞍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二者变法的形式特点是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点评: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变法运动时新课标高考高考对选修内容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到三次重大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三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商鞅变法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其对推动社会转型的巨大作用,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其对促进民族融合的巨大贡献,王安石变法侧重于其对发展社会经济和改革科举的积极影响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 ]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幕府和倒幕派的争权夺利斗争
C.天皇为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的改革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如图
?
奖励耕织(砖画)
?
商鞅铜方升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参考答案:(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本题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第一问和第二问主要信息点来源于材料,第三问一定要用史学理论加以分析,用课本知识加以说明,力求完整、准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