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三长制”实行的效果是:①许多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②北魏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③巩固了中央集权④有利于兵役、徭役的征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判断题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该历史事件记载于
A.《诗经?国风?秦风》 《春秋?鲁桓公十八年》
B.《诗经?国风?秦风》 《战国策?秦策》
C.《战国策?秦策》 《史记?秦始皇本纪》
D.《战_策?秦策》 《史记?商君列传》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大灾之年,齐桓公问计于管仲:时下生产凋敝,民不聊生,何以解决问题?
管仲对曰:“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故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yuè,煮)之,雕橑(liáo, 长木条)然后爨(cuàn,烧火做饭)之。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为之畜化(蓄积财货)。”
——《管子?侈糜篇》
请思考:
⑴根据材料,说明管仲认为如何解决生产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问题?这项改革措施会发挥怎样的作用?(8分)
⑵20世纪上半期哪一经济改革与管仲这一经济思想相似?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管仲经济思想的认识?(7分)
4、判断题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
③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④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焦点问题。在古代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大改革都包含着有关“三农”的内容。这些改革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1069年)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小题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重视“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6分)
小题2:材料一、二、材料三的改革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措施分别有何历史作用?(5分)
小题3: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试以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说明古代改革者是如何协调社会不公平现象,追求人类公平与公正的?(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