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史料研习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按照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注:以上答案均要直接摘抄文中的语句。
(2)理论指导
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请回答: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
(3)问题研讨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国家陷入崩溃的边缘。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4)社会调查
调查见证人,了解、感受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成就。请自拟一个题目并说明调查的目的。
①调查题目:
②调查目的:
参考答案:(1)①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②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可从以下几点考虑: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要反对个人崇拜等。(言之成理即可)
(4)符合题意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考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第(1)问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知识依托,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第(2)问考查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第(3)问考查学生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这是一道理论性和现实意义都比较强的问题,言之成理即可;第(4)问属于探究型试题,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繁荣发展
②工业结构的改善
③工业建设发展迅速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抓住时间1952——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重工业得到了了较快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均衡,因此②③两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时期,三大改造逐步完成,故①错误,排除;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与图片信息无关,故④排除;因此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朝鲜战争的影响
B.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但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在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是改革开放的总方针,A错误,B C两项都是强调以和平方式收回台湾,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故答案选D项。
点评:“一国两制”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1982年宪法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被正式确立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9分) :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位.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会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巨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项百的神奇效果。
——引自新华网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4分)
(2)依据材料,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 (3分)
(3)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的历史启示? (2分)
参考答案:
(1)三征噶尔丹,控制新疆;进兵西藏,维护西南稳定;统一台湾;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4分)
(2)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汉族的上层人士,重用汉族官员;全面学习和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3分)
(3)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势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