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在国与国之间是极不平衡的。导致这种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
B.垄断集中的程度高低
C.对新科技成果采用程度的差异
D.市场和资金、原料的差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英国降至第三位,法国仅到第四位。俄国和日本的地位虽有显著提高,但它们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少。导致这种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各国对新科技成果采用程度的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的一幅漫画,反映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完全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请问这种现象发生在哪次战争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在一定程度上是考《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清政府求和被迫签订的,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对近代欧美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包括
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陪审制度? ④不告不理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认清罗马法的内容和对现今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中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例比西欧高几倍或几十倍,原因就在于中国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故选A项。B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说古代农业经济的精耕细作的特点提高了产量;C项不是主要的原因;D项是材料意思的重复。
考点: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以上三项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才是封建社会的耕作方式,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
点评: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1)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最早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或称“火耕”阶段。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治虫灭害等技术;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农用动力的革命)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我国农业生产进入铁犁牛耕阶段。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