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战国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宋时期经济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际卡尔奖是专门奖励为欧洲统一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机构或事物的。2002年的国际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理念”——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欧元的发行加快了欧盟国家在经济上的一体化进程。选项B、C、D本身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
时间
| 课程内容
| 备注
|
首年
|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 1、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
二年
|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
三年
|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四年
|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
五年
|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
六年
|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七年
| ……
|
八年
| ……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
——孙家鼎《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材料三?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4分)
(3)材料三中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核心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共同点。(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注重西方语言教育;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任答2点,共2分)
派别:洋务派。(1分)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2)态度:否定。(1分)
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2分)
进步: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1分)
(3)思想:科学与民主思想。(2分)共同点:积极学习西方;探索救亡之路。(2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提取信息“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可知注重西方自然科学; “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可知注重西方语言教育;“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可知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京师同文馆为洋务派创建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2)注意材料信息“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可知作者认为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可知作者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3)“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体现了科学的思想;“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再结合陈独秀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回答,最后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共同之处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亨廷顿教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材料阅读可以了解到,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移民持排斥态度。本题选C项,A、B、D材料并未交代,缺乏史实的依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四?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五?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3分)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2分)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一五”计划;(1分)
意义: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分)
(2)实践:发动“大跃进”运动,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2分)
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环境破坏等。(任意两点得2分)
(3)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或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或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3分)
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挑战。(任意两点得2分)
(4)认识:要从国情出发选择工业化道路;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或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