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早建立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重大史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礼,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B正确;《新青年》在上海创刊,A错误;宣统退位是在1912年,C错误;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发表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丽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正符合题意中“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与题意无关,D是中国与苏联的结盟政策的结果,体现不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点评:建国初的重大外交活动的考查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具体涉及到以下三次重要行动,①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参加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这三次会议是中国建国初的成功外交,对中国外交事业有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此①符合题意。而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因此②③④均不合题意。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6年吉林省利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前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