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面粉业和化工业
D.造纸业和机器制造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输入品……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洗面去垢,曩日皆用本地所产之皂荚,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后,遂无有皂荚者,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民国《嘉定县续志风土志》
材料二: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国人的日常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8分)试分析原因(6分)。
(2)材料一中“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的记载是否符当时的实际情况?(2分)试说明原因(4分)
(3)据材料简要分析说明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后,在饮食结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主要原因。(7分)
(4)结合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自近代以来,人们群众生活变化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并简要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8分):
火柴取代火石、毛巾取代土布巾、肥皂取代皂荚、钟表取代日晷仪。
(6分)原因: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中国近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思想产生、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
(2)(2分)使用毛巾擦身“下至农家亦皆用之”的说法不妥,
原因(4分)因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农村影响极小,所以不可能在农村普及毛巾。
(3)(3分)变化: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人们更讲究营养,注意膳食结构,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4分)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政府实施了“菜蓝子工程”。
(4)(2分)特点:单调——丰富,活着——生活幸福?传统——全盘西化——土洋结合
(4分)认识:生产力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和平发展、政府政策的调整推动者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人民生活由挨饿——温饱——小康——全面小康;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解决之后,作为精神层面上的业余生活就有条件上一个新的台阶,人们得以追求高层次、高品位和多样化的生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标志着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新时期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
C.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D.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拟定的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主题辩论的演讲题目,哪个题目符合历史实际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健全民主集中制
D.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因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敌我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主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唐代有位和尚作了一首偈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认为佛并不存在于尘世,而是在人心里,心外无佛,我即是佛,只要有诚心,谁都可以立即成佛。他所提倡的就是所谓的「顿悟」说。这位和尚是
A.唯识宗的玄奘
B.天台宗的智顗
C.禅宗的神秀
D.禅宗的慧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是慧能所做偈,他主张顿悟,心外无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