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发展打基础、为民生办实事成为民众期盼。中国是从195
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
个时间段来做国家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其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中国人民建设富强国家的巨大热情?②三大改造
的进行为工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③计划经济使资源得到集中利用?④“一五”计划强调了重工业的突出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斯大林指出:两年半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增长,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普遍”叫嚣苏维埃国家“必定灭亡”、“必定崩溃”。反而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群众陷入贫困……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
——吴恩远《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
——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欣欣向荣”景象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种景象背后潜在的问题。(6分)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现代化的萌动”。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萌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萌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化。(8分)
参考答案:
(1)表现:摆脱了粮食困难;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分,任答三点即可)
问题: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企业和地方积极性受到压制。 (3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近百年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探索;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侵华;苏联经济崛起。(3分,任答三点即可)
特点:出现社会主义倾向。(2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共内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日本的侵略。 (3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问考查斯大林模式知识点,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第一小问应从农业和工业两个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实际查的斯大林的模式的弊端,回答斯大林模式经济上的弊端即可。
(2)关键信息: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第一小问考查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原因,依据时间信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积极因素分析归纳;第二小问依据“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归纳;第三小问同样依据时间论处从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分析,但应是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如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商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句话选自《荀子?性恶》。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伪”就是人为的意思。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提倡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这反映了
①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②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③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②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
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
③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了积极作用;④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消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贸易保护主义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除,一直存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