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指导思想由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演变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3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演变?(3分)
(2)“二战”后,这一思想为什么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信奉,到了20世纪70年代为什么又开始遭到人们的怀疑?(3分)
(3)结合这种现象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⑴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濒于崩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⑵二战后广泛信奉的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从而使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一的思想受到广泛信奉。
20世纪70年代遭到怀疑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说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已不适应当时生产的发展,因此开始遭受怀疑。
⑶认识:按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时代背景,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政。
(2)本题的关键词是“广泛信奉”“怀疑”,要求回答两者的原因。要分析两者的原因就应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其中信奉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怀疑的原因主要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来分析。
(3)注意分析概括,经济思想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大跨度、高概括”问答题在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中已成为相对稳定的题型。此类题型是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它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进行回忆,加以归纳,并作宏观概括,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全局的高度对某一专题、某一知识点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归纳总结,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人领取救济的图片,从中可以看出
①很多工人失业②经济出现大萧条③人们相信胡佛的“繁荣就在眼前”④蔓延着悲观的情绪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8年,英国首先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随后,北欧、西欧、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起各自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2)国家财政支出扩大
(3)扩大了社会消费?(4)提高了们的工作积极性
A.(1)(3)
B.(1)(2)(3)(4)
C.(1)(3)(4)
D.(1)(2)(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于改善人民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消极影响是导致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4)表述错误; (1)(2)(3)符合史实,故选D。
点评: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克林顿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
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
C.倡导自由放任
D.大力发展“新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经济”是克林顿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倡导“自由放任”不符合罗斯福政策;这两位总统在任期间都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故选B。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建立“福利国家”;③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④“新经济”的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罗斯福的改革主要是进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管理途径。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关系,发展了中国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