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欲加强政府职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说明罗斯福想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D项符合材料含义,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最为直接的因素,这场经济危机出现使美国面临社会生产遭遇极大破坏之外,还引发了美国严重的社会危机,例如法西斯势力的兴起而总统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则这场危机的后果更为严重,此种背景之下罗斯福新政应运而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边这张图片记录的是美国人在一幅巨大的宣传画前面排队领取救济品的情形。造成画面中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B.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
C.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
D.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福利国家
B.刺激投资和消费
C.限制私人资本发展
D.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自我调节的机制,但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统计数据最能体现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的是
A.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增加到70亿美元
B.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次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
C.1933年建造了20座大型水坝,开凿了652英里长的水道
D.到1938年美国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D项中美国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国家新建了一大批行政机构来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A、C两项是新政的措施及作用,不是特点,B项是新政的背景,故A、B、C三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
A.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
B.银行提供贷款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全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
D.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