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汉书》中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皆无得名田,以便农”可知商人不能占有品质好的土地,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故本题选择C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的信息,故B项排除。AD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有(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对明朝“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消极性影响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不利于本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故,①表述错误,②④表述正确。也没有避免西方的殖民侵略,③表述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小农经济解体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不是在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故A项错误。C项与A项内容意思相近,所以也不正确。D项是错误项,并且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
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此题有两种方式,一是正向选择,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选择,由材料中的“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可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由“乃棉花尽归商贩”,不是用于自己消费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二是排除法,明朝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顶峰,所以③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产生,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排除④项。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明朝经济发展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是 (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休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故选A、B项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C项是春秋以后的耕作方式;D项是迷惑项,古代为了保证粮食的收成,会采用轮换土地耕作的方式,即休耕土地。
考点:古代的生产方式
点评:生产工具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春秋时期以前主要是石器阶段,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