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了宋明理学中南宋理学的代表者朱熹的思想主张。,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朱熹理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何理性看待社会中的等级身份,彰显平等价值。东西方思想家中有人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有人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有的倡导“人生而自由”。下列人物中,分别表达了这些主张的有(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人生而自由”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知道:题干材料的主张分别是墨翟、孟轲、卢梭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墨翟的思想主张;西方民主思想·塞内卡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儒法并用
B.德治是主要的,法治是次要的
C.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D.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题干的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故题干强调的是讲求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这是儒家的思想,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高二历史课上,老师让学生用一句最准确的话评价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深远的影响,下列你认为最贴切评述的是 ( )
A.甲:思想上的大一统带来了中国历史政治上长久的统一
B.乙: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核心,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C.丙:重视儒学家参入政治,儒学之士成为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
D.丁: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限制词语“最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B、C、D四个选项都是影响,但是从深远角度来看应该是D项,A、B、C三项主要是当时的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希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