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
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在19世纪90年代的变化说明当时列强在华大量倾销商品,中国被纳入到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中。而选项B、C、D中的“完全”、“完全”、“根本”等词的表述不符合当时中
国情况,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准确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天理存,人欲亡”,这与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一致。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的信息说明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缅时,又分别提出并得到双方认可。所以1953年提出时,是本着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现在它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希腊债务危机发生后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商讨救助计划,以防引发欧盟乃至全球经济的风险探底。2011 年7 月欧元区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就希腊新一轮救助方案达成一致,同意再为希腊提供1090 亿欧元的贷款。这一事件?
①说明希腊是欧盟国家? ②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③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④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