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刘鸿生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后由于官僚资本的投资,他成为官僚资本这个大老板的伙计,体现了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
点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①自然经济解体;②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④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不利因素有:①列强的侵略;②战争不断,政局不稳;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材料二? 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的分布
国家/集团
| 总部数量
| 国家/集团
| 总部数量
|
美国
| 179
| 瑞士
| 11
|
欧盟
| 148
| 中国
| 10
|
日本
| 107
| 澳大利亚
| 7
|
加拿大
| 12
| 巴西
| 3
|
韩国
| 12
| 其它
| 11
|
?——据戴维·赫尔德《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改编
(2)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总部的分布态势。(4分)这种态势反映出20世纪末的经济发展有何显著特点?(2分)
(3)中国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应如何应对?(2分)
参考答案:(1)经济全球化(4分)
(2)态势:主要分布于美国、欧盟与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4分)
特点:经济全球化是由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2分)
(3)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报道了这则信息。这体现出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 )。

A.远程教育
B.大众娱乐
C.传播资讯
D.政论宣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电视及时报道了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体现的是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其他的几项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故选A项。
点评:本考点,从考查方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但近几年材料解析题、开放探究型题目的考查力度有可能加大。从内容上看,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德治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等),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36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佛教只好迁就现实,暂时韬晦。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撞击阶段一过,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
——摘编自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1)阅读材料一,以佛教传人中国为例,简要说明文明交流中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8分)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1)亚欧非大陆其它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2)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
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摘编自埃德蒙·柏克Ⅲ等著《世界史:大时代》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12分)
材料三? 1853至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他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英国外交大臣说:“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美使柏驾说:“中国政府,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这些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编自王立诚著《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的冲突,谈谈你的认识。(8分)
材料四? 长期以来,殖民主义者把农业和原料商品的生产作为殖民地的唯一领域。这些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他们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西方国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要求废除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要求稳定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建立一种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在政治独立后也要经济独立。
——摘编自高志平《不结盟运动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历程探微》

(4)依据《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分布图》简要说明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分布和构成。(2分)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四概述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政治和经济诉求。(6分)
参考答案:
(1)过程: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家提倡的孝道相冲突。(2分)东汉时期佛教开始适应本土文化,在佛经中也提倡孝敬父母,与本土文化协调,相互吸收。(2分)
举例:魏晋隋唐时期,佛教对儒学形成挑战,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2分)宋朝时,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2分)
(2)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6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6分)
(3)西方:维护和完成条约体系,扩大侵略权益,影响控制清政府。(3分)
中国: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惜放弃国家权益,维持传统外交体制。(3分)
影响: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政府被迫放弃传统外交体制。(2分)
(4)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主要是分布在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分)
在政治上,主张广大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2分)在经济上,反对发达国家在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掠夺。(2分)打破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赢得经济上的独立。(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简单归纳即可得出,“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可知佛教和儒家的孝道冲突。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可知东汉时期佛教开始适应本土文化。
基础知识迁移,联系课本中三教合一和宋代新儒学即理学的内容即可。
(2)看清楚设问:相互影响和促进。分成两层来叙述,中国对西欧和西欧对中国。由题干的相关内容也可找到答题思路。
“亚欧非大陆其它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即可得出: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进一步思考对西欧的影响: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
“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即可得知: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进一步思考对中国的影响: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3)西方角度:从题文中“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可知西方公使进京是为了“维护和完成条约体系”;“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可知是为了“扩大侵略权益”;“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可以看出是为了“影响和控制清政府”。
中国方面:从“天朝至尊的信仰”可知清政府仍然坚持“天朝上国”观念;“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可知“不惜放弃国家权益,维持传统外交体制”。
分析影响,从西方的目的和清政府的思想可以认识到:“公使进京”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政府被迫放弃传统外交体制。
(4) 观察图片即可得知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分布区域。
基础知识再现,不结盟运动的背景。从政治经济角度回答即可。政治上,这些国家刚刚取得民族独立,在联系国际背景-两大阵营对峙,所以维护民族独立是关键,经济上,发展民族经济,打破过去不平等的经济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