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A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项“尊孔复古”逆流泛滥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C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故此题选D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就此题而言设置较为简单,只要读懂题干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这里的“变政”是指( )
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知,这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实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①实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并非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①错误的,排除含有①的选项,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点评:此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90年代中期形成的“反日教育”给中国反日言行以很大影响,中国曾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抗日教育,反日教育。中国形成严重的反日倾向最早可能在下列历史那个时期
A.19世纪80年代中期
B.20世纪10年代中期
C.20世纪30年代初期
D.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这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民众自发地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反日倾向在中国广泛传播;此后又相继发生了五四运动中的反日游行和罢工斗争,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此后中国开始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所以中国最早形成严重的反日倾向是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答案选B,A项中国尚未出现反日倾向, C D两项均晚于B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近代一些先进思想家提出“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观。马基雅维利提倡“君权至上”的现实目标是
A.维护意大利国王的权威
B.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C.挑战罗马教会
D.为新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提取有效信息“马基雅维利”,他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国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早期革命中具有曲折复杂的特点,究其原因,其中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材料指出:“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也就是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故选C。
考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