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讲“I?have?a?dream”。其主题是
A.反对种族歧视
B.宣扬社会主义
C.呼吁制止暴力
D.提倡民主自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的思想家是谁
A.阿奎那
B.斯宾诺莎
C.洛克
D.卢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斯宾诺莎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并论证信仰与思想自由的思想家。他将自由看作是政治的目的,既是他一生政治实践的总价,也是对资产阶级自由观的经典表达。因此选B.
考点:近代民主思想
点评: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所以人物类选择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能力。要想做好人物类选择题除了要掌握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外,还要了解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结合当时的社会特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正确认识他们。人物类选择题一般有这些特点:1.形式变化多样:有考查某个历史人物的重要历史活动的类型,也有考查比较多个历史人物的类型。2.有的题型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大,有的时间纵跨古今,有的范围横跨中外。3.命题灵活,便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民主和科学以及新文化的要求都是由新文化运动提出的,这三者都从不同方面掀起了反封建制度的斗争,但都没有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制度的要求。但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它们的共同要求。因此选C。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
点评: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在演进中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复习时应抓住一条主线: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从学习西方的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关注两个主题:一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二是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A.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A项新思想新文化和C项社会制度方面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不符合,B项历史地理方面虽有介绍但并非着眼点。故选D项。
考点: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点评:对于开眼看世界要有正确的认识,(1)林则徐、魏源是当时封建士大夫中少数有识之士的杰出代表,他们敢于抛弃传统的陈腐观念,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2)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服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3)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认识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只提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当然也就无法使中国真正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份杂志强调要“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这份杂志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去科举……进科学”等信息,可知这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宣传的思想。联系史实来源:91exam .org可知,在洋务运动中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中提倡的是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只能够提倡的是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故此题选D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点评:此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目特点: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题目解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