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如图所反映的教育状况(图中成绩单内容:政治、劳动、技术成绩均为满分5分)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C.彻底抛弃了封建儒家文化的糟粕
D.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2、判断题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正以德
3、判断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为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中国商人出面,于1881年建成了从唐山的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1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帝国主义把掠夺中国的铁路摆在突出的地位……日本《朝日新闻》公然叫嚷“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它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纵于铁道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生死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凡地方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之民,皆我俎上之肉”……
《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
材料四: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路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有良好的回报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六卷
请回答:
(1)为什么中国商人要修建这条铁路?(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主要战略意图,他未能将方案付诸实施的原因是什么?(3分)
(4)2006年,孙中山当年的高原铁路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你知道这一步是什么?(2分)?
4、判断题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亚非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关系改善
5、判断题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
B.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