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所描述的的“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的政治现象正是由于实行推恩令所造成的,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才实行的,它的特点就是其他诸子只能是候国,所以才出现“而子弟皆侯矣”的现象,只有嫡长子才是王国,这样王国不断的削弱,不断的分化变小,王国问题才得以解决。另外,材料不是反映废除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仍然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仍然是王国,不过力量小多了,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人彭蕴章作诗说军机处:“趋朝待露夜披衣,退值青山衔落晖。驿路军书催不断,挥毫人共暮鸦归”。这反映了军机处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趋朝待露夜披衣,退值青山衔落晖。驿路军书催不断,挥毫人共暮鸦归”说明当时的军机处承接谕旨,传达军国机务。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 :(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为避免这种历史现象的重现,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
A.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
B.设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化相权
C.实行将兵法,禁军由皇帝指挥
D.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将领权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宋太祖时期解除禁军将领兵权,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其余三项能被D项包含。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中国古代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而嫡长子的地位是天定的。实行这一制度,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秩序。西周并没有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排除A项;天理是北宋时期出现的儒学思想,排除C项;天道是道家的思想主张,与材料和西周宗法制不符,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三个异姓贵族取代姬姓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准,这反映出司马光认为
A.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
C.三家分晋宣告分封制结束,封建制确立
D.应该维护西周的分封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由材料可知,瓜分姬姓晋国的是三个异姓贵族,这就打破了西周时分封的姬姓诸侯的世袭制,破坏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即打破了西周以来依靠礼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统治秩序,故A符合题意。三家分晋从破坏旧的奴隶制度来看是历史的进步,但从一个大的诸侯国分裂成三个小的诸侯国的角度来看就违背了统一的潮流,那就不是历史的进步了,故排除B。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崩溃,但并没有结束,否则就没有汉代的郡国并行制了;封建制的确立标志,主要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即土地私有制是否已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三家分晋,故C项表述错误。将分封制的崩溃作为时代的划分标志不能反映出其是否主张维护分封制,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史》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