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4分)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4分)
(2)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6分)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1分)
本题解析:
(1)结合二战后的国际背景即可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根据材料“...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即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规则、二战结果、二战性质的角度说明,中国的抗争是爱国行为,对其的简要评价主要从爱国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为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协调军事行动和进行物资援助。其中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德黑兰会议上,应苏联的要求,反法西斯同盟国英美等决定在西线发动对德国法西斯的军事进攻,这被称为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德国统治阶级解决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主要不是进行经济改革,而是走法西斯道路。德国选择法西斯道路的原因中不包括(? )
A.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应付危机的经济手段较差
B.殖民地较少,不易将危机转嫁给殖民地
C.德国封建残余严重,容易走向专制统治
D.德国缺乏大型经济垄断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垄断程度居世界第二位。所以说德国缺乏大型经济垄断组织不符合史实,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及运用二战前后德国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个计划是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因为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第二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因此C符合题意。其它均是错误的。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
A.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B.法西斯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
C.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D.日本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纲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