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其特征主要是
[? ]
A.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实行计划经济 ?
B.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和主导作用 ?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
D.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指导,而不过多地干预经济发展
2、判断题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同学们在学完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这一内容后,就其首先发生的领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回答是
[? ]
A.金融领域
B.工业领域
C.农业领域
D.交通领域
4、判断题 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采取的政策是
A法西斯上台? B罗斯福新政
C凯恩斯主义? D自由放任
5、判断题 “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对罗斯福新政中这一做法理解错误的是
A.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来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平衡
B.能有效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
C.对生产力和社会财富造成极大的浪费
D.有利于农产品价格回升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