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声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C.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D.为实现工业化,中国人民以饱满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批评家说他往往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制度的。有的人把罗斯福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右派的人说他是个社会主义者,是个共产党,而左派的人说他是投机家,是伪君子。……罗斯福总统配不上做个社会主义者,他不愿做个独裁家。罗斯福至多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他承认现行社会制度中的病点,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没有希望把它全部扑灭后再来建造。新政并不是为某一个特殊阶级谋利益,也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这是资本主义的还魂剂,不是资本主义的致死药。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新中华》4卷17期(1936年9月)
请简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
如马星野从制度革新的角度,肯定了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3分)新政是罗斯福对资本主义生产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罗斯福是一定程度上借鉴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和合理成分,但他不是要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变为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罗斯福在民主制度的框架内,努力协调政府与国会及最高法院的关系,争取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因此他不是独裁者。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困难,促使经济恢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经济发展的新模式。(9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同时建议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就本题而言,本材料的核心观点是“这是资本主义的还魂剂,不是资本主义的致死药...从制度革新的角度,肯定了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一些弊端,但说明的重点在于对罗斯福新政进行正面的赞扬,所以学生在答本题时一定要侧重积极意义的角度找历史事实进行论证。比如:在民主制度的框架内,努力协调政府与国会及最高法院的关系。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困难,促使经济恢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道:“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从这一思想出发,他在“新政”期间采取的措施是 ?
①恢复银行信用?②削减农业产量?③规定工资、工时标准?④兴办公共工程?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规定: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合同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给以直接补贴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播种面积。1938年又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以上法令表明美国政府
A.持续推动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B.着手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C.对农业调整方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D.认识到稳定农业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33年政府恶意的调整方式是直接补贴,而1938年则是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整,政府通过调整去影响市场供求关系,来达到调整农业的目的,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反映了?
[?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