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其提出首先是针对哪一地区?
[?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到法定成案门槛,遭到否决。关心台湾与两岸前途的人都应明白此番公投未过关的意义。
材料四 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厦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左右航程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可以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材料一、四,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趋势: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说明: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表现: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
(3)史实: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障碍: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国际反华势力。
(4)变化:由台海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直接联系的桥梁。意义: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发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是
A.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
B.七届二中全会做了路线方针准备
C.国民党反动政府已经被推翻
D.全国人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一般是从思想、政治、时机方面来把握。A选项是军事方面,但说法有误,人民解放战争结束时间 是1950年夏而不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实事求是,要解放思想。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关于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邓小平是怎样驳斥“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坚持“文革”的错误,阻挠拨乱反正。
(2)以历史事实指出“两个凡是”违背领袖意志。
(3)科学地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实现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