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③是错误的;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和中央集权没有关系。④是错误的;贵族没有失去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4分)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
(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并从该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秦国阶级关系的变化(2分)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分)
参考答案:
(1)(1)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4分)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其基本立场是否定商鞅变法。(4分)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3分)
(4)新兴地主阶级;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2分)
(5)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运用生产力或实践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等。(任答两点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商鞅变法最大的影响是
A.重农抑商,在一定时期内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C.移风易俗,推动了秦地的开化
D.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对人民宽刑薄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主要是指因此圣人如果能得到使国家富强的机会,即治理国家时,不会效法前人,而是另辟蹊径,即是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