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2019-05-22 08:35:24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杀头和灭族”。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 材料三:“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左宗棠 (1)世界开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的英国是如何“控制了世界”的?(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整理水师(海军)”的具体做法;这些做法却并未达到“防海之害而收其利”之目的,根源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英国: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军事上,英国大力发展海军,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7世纪下半叶,三次英荷战争摧毁荷兰殖民优势,开始确立商业霸主地位;18世纪,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地位,“控制了世界”。(4分) (2)政策:“海禁”、闭关锁国。(2分) 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3)具体做法: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2分) 根源: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英国是如何建立自己霸权地位的。回答时要结合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回答。回答前一问依据所学回答。回答后一问可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殖民扩张及争霸战争等方面归纳总结。回答时注意确立过程的先后顺序。 (2)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分析回答要结合材料的关键词句“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可知是“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所学的知识从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等方面归纳总结。 (3)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果的原因。回答时,一方面要注意结合材料“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的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联系所学的洋务运动的军事内容分析解答。分析根源,结合洋务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等解答。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日不落帝国;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讲诉的是中国古代自耕农在宋代的状况。自耕农虽然不再受到地主的控制,但是由于政府繁重的赋税,生存条件也很艰难,常常由于一些原因而被迫卖出自己的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封建小农经济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因素;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耕农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为我国古代某朝引进的粮食作物,与该作物同时代的经济现象是( )
 A.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 B.纸币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C.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玉米原是美洲农作物,新航路开辟后在世界各地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引入时间应该在新航路开辟后,据此判断应该是明朝,而这一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选D项。选项A出现在元朝,B出现在宋朝,C是春秋战国以后的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表是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据此分析导致明清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包括( )
商帮
| 主营商品
| 形成时期
| 鼎盛时期
| 衰落时期
|
徽商
| 茶、盐、典当、瓷器、丝绸
| 明成华、弘治年间
|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 19世纪40年代
|
晋商
| 茶、盐、票号、粮食、丝绸
| 明中期
| 鸦片战争前夕
| 1862年后
|
江右商帮
| 瓷器、粮食、茶
| 明成华、弘治年间
| 18世纪初至19世纪
| 鸦片战争后
|
①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②外国商人可以直接进入内地采购
③外商在华享有贸易特权 ④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了商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商帮是区域性商人群体的总称,在明清时期兴起。表中显示商帮衰落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由此可见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封建制度的阻碍,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①②③的特权也是促使因素。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精耕细作的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
A.积累了生产经验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扩大了耕作面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精耕细作体现了人们在生产中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对后世来说,其生产经验是最重要的,从而产生的意义也就最为深远,A符合题意;而A、B、C三项的表述,主要体现了精耕细作这一耕作方式对当时社会的意义,不能体现题干要求“最深远意义”。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精耕细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