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可直接读取图片信息,“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因此,选B宗法制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才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王朝,从来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置丞相。因此选A。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注意树立宰相制度的兴衰历程
(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宰相制度形成。(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东汉光武帝时扩大“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宰相职权演化为执行机构。(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和监督。(4)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5)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714年 乔治一世即位。 1718年 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 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年 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 1782年 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年 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年 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 |
参考答案:(1)内容: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内阁受到议会反对,首相要向议会辞职,或者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内阁成员共进退;首相组阁需要得到国王形式上授权。(答4点可给8分)
(2)理由:内阁无法定地位,政治地位较低。(2分)
原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独揽行政权,故内阁地位提高,可能妨碍总统行使行政权,破坏三权之间的制约与平衡。(2分)
(3)相同点:内阁均对皇帝负责。(2分)不同点:地位和职权:明内阁没有法定地位,职权不明确,德内阁是法定机构,协助皇帝处理行政事务;(3分)实质:明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德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中的关键信息是——“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概括材料可知责任内阁的内容是,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内阁受到议会反对,首相要向议会辞职,或者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内阁成员共进退;首相组阁需要得到国王形式上授权。
(2)“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要从政治地位的及哦啊度分析。关键信息是,“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概括材料可知,内阁无法定地位,政治地位较低。“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独揽行政权,故内阁地位提高,可能妨碍总统行使行政权,破坏三权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笔记哦啊思维能力。从材料三可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皇帝拥有最高行政权和立法权,宰相由皇帝任命,负责内阁事务。明朝内阁与德国内阁相同点在于,内阁均对皇帝负责。不同点从地位和职权和性质方面分析。明内阁没有法定地位,职权不明确,德内阁是法定机构,协助皇帝处理行政事务。实质不同,明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德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法国民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