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2、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3、选择题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4、选择题 在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 )。
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
C.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
5、综合题 (15分)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青一代的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是,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北宋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书院呈现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
材料三 91ExAM.org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四 下列分别是“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2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2分)“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出现全新面貌作出哪些努力?(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