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朱熹和王阳明都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派别;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故选B。A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属于王阳明的心学。因此①④均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点来说,孔子开创了私学,有教无类也是孔子的办学思想,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而材料中有“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可见材料认为六艺在孔子之前出现,因而A、C、D都不对。另外,材料中“太卜”、“ 外史”、“ 宗伯”是官职名,因而选B是符合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 )。
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
C.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儒学在吸收佛教和道教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为理学。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南宋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守仁开创心学,强调“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和“本心体悟”。因此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5分)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青一代的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是,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北宋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书院呈现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
材料三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四 下列分别是“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2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2分)“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出现全新面貌作出哪些努力?(3分)
参考答案:(1)贡献: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2分)
(2)政治:重文轻武;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理学注重内心修养。(3分)
(3)主张:教育是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3分)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大同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2分)
(4)不利影响:人才断层;妨碍中国现代化。(2分)
努力: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强调“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实施《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任意三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本题可以看作我国古代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简史。第一问难度小,材料中有答案。
第二问材料中指出原因的原因比较笼统,要求结合所学将使表述明确化,社会环境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几方面归纳。
第三问材料中有康有为的教育主张,思想根源可以迁移到维新思想的社会根源。
第四问难度为小。考查基本史实的熟记。
考点:中国古代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整体较小,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要求不高。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