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2 08:43:23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中国境内各省区 B.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南部、河南北部等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判断“内”是指中书省辖区,“外”是行省辖区。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由中书省直辖,故选B。AC有各行省管辖;D项由西藏宣政院管辖。 考点:元代的政治机构 点评:元代的政治体制是对原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元朝实行一省制,对大都及其周边地区实行直辖,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元朝还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与此相关的其他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提到的四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A项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始皇的功绩;C项主要针对唐太宗而言;四位皇帝共同的说法选B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等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唐太宗改革州县制和府兵制等;宋太祖通过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地方设通判、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等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存在着两大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历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4分)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4分)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分) (2) “上”是指秦始皇。(2分)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4分) (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 (4分)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根 据图标信息中的内容“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可知是宋代开创的“三公”制度;图三中有“行中有省”可知是元代的行省制;图二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秦朝”这一时间可知,上应是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可以看出反映的信息是明代宰相废除,权归六部;清代设立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其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除丞相;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设立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九卿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对秦朝的一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均为秦官,西汉依旧设置。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皇权,任用身边近臣,形成中朝,成为实际决策机构,三公九卿仍然存在,称外朝。御史大夫仍旧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元朝人称其政治制度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一政治制度?
①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③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有利于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出元朝以大都所在的中书省掌管天下重要事务,以地方分设的十大行省负责各地具体事务, C正确;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A错误;宗法制开始于西周,并且不属于行政区划制?度,B错误;西汉开始在地方设刺史,D错误。
考点:元朝的政治制度
点评:元朝在中央实行一省制,只有一个中书省,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使相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了对敌方的控制。
本题难度:困难